BEN guo
古墓发现两千年前《十方经》,古法蒸米饭
37 丨1天前
一群大学生根据西汉时期的一份有 2000 年历史的食谱重新制作了一道中国米饭,在古墓中发现了一份罕见的手稿后,让古老的烹饪传统重现生机。
该项目由湖南大学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领导,旨在了解早期中国人如何准备和食用食物。他们的研究以《十方经》为中心,这是一部出土于汉代高级官员吴阳墓的古代文献,吴阳葬于今湖南省沅陵县。
这本竹简概述了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期稻米及其他食材的烹制方法。尽管文字残缺且采用过时的文字书写,但这份文献为了解早期中国饮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学生们将古代食物带入现代厨房
“在‘湖南饮食文化’课程上,我第一次接触到《十方》手抄本,”湖南大学学生罗家仪说道。“西汉时期的米饭烹饪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
在岳麓书院副教授石建的指导下,学生团队被分成研究组、烹饪组、拍摄组和设计组。团队成员来自历史、哲学、设计和食品研究等多个学科。他们齐心协力,破解古老的秘方,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
挑战包括缺少步骤和文言文
研究小组学生熊宇轩表示:“很多竹简都残破不堪,一些古文字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她解释说,竹简上没有记载烹制时间。
为了与手稿中描述的水稻相匹配,研究团队选择了与汉代湖南种植的水稻品种相似的品种。他们没有使用如今已很少见到的古代甑,而是使用了农村仍在使用的传统木制甑子和陶罐。
现代工具有助于保存古老风味
在主厨何俊贤的指导下,团队改进了这道中式米饭的烹饪工艺。据报道,大米浸泡30分钟,蒸20分钟,冷却后再加水蒸15分钟。最终米饭口感柔软,略带弹性,口感温和,含糖量较低。
“将汉代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们汲取古老的智慧,”石师傅说道。何师傅还补充道,这些技艺或许能为如今的餐厅带来新的菜肴灵感。
项目引起全球关注并制定未来计划
岳麓书院的美籍教授彼得·布莱恩·迪特曼森(Peter Brian Ditmanson)品尝后称这道菜是“令人舒适的食物”。他表示计划在TikTok等全球平台上推广这个项目。
中国是稻作农业的发源地,与以谷物为主的传统有着深厚的渊源。最早的稻作种植痕迹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就发现于湖南。如今,中国约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受到大米项目成功的鼓舞,该团队现在计划恢复《十方》手稿中的更多菜肴,包括鸡汤和清蒸鱼,以探索古代中国更广泛的饮食文化。
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