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体验师Weifeng,Ben🧧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重度抑郁症,抑郁症不止是情绪问题,而是肠道菌群在崩溃

31 丨10小时前


他是《楚门的世界》里活在虚构世界的楚门,也是一代喜剧天王金·凯瑞。可鲜有人知,这位天赋异禀的演员多年饱受抑郁症折磨,甚至曾在采访中坦言:“我曾觉得,自己是靠意志力撑过来的空壳。”



金·凯瑞承认,正是少年时代的愤怒和焦虑,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喜剧灵感。“人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动机。绝望是学习或创造的必要条件。在某些时候,你如果没有经历绝望,你就不会那么有趣。”



尽管他本人并没有承认,但金·凯瑞在表演上对自己的高要求,也被认为可能是他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在接受采访时的一个细节就透露出他的完美主义,他说,“直到凌晨3点我还醒着,我的睡眠很少,因为我不想在摄像机前乱说一气了事。我想将我所信奉的东西和盘托出,因为我想给这个世界一点真实的东西。”而在电影《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的拍摄现场,同样一场戏,人们看到他连续表演了五次,用五种不同的方式。


金·凯瑞的忧郁症又复发了。根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好友透露,金·凯瑞的状况非常危险,正处在全盘崩溃的边缘。“过去金就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现在我们担心他的抑郁症又回来了。当你对他说话的时候,他都不像以往那样迅速给出反应了。他似乎处在一个情绪的低谷,就像船失去了它的舵。”这位好友称,金·凯瑞再度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是他和前女友詹妮·麦卡西之间失败的恋情。“金以为他和詹妮可以共度一生,他对詹妮的自闭症儿子伊凡视如己出,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和詹妮有自己的孩子。”


在和麦卡西一起之前,凯瑞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他们曾是让人艳羡的好莱坞模范情侣。有一年情人节,凯瑞甚至租了一架飞机,在洛杉矶上方的天空写下“J(心形)J”的字样,高调向麦卡西表白,在此后还在推特上再晒甜蜜:“詹妮我的爱,你偷走了我的心,我的灵魂。”


然而美梦没有持续很久,交往5年后,两人竟毫无征兆地分手了。《人物》杂志资深编辑大卫·开普兰称,“金有抑郁症,而这也许对两人的感情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有专家称,伊凡的自闭症也许就是两人最终没能走在一起的原因。“调查显示自闭症孩子家庭的离婚率在8 0%或以上,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极容易患上焦虑和抑郁。”


人们常以为,抑郁只是“心情不好”,但最新研究却指出:它背后隐藏着肉眼看不见的生物战场——肠道菌群正在悄然崩溃。


2024年,一项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开展的跨国队列研究,首次对中美两地抑郁症患者的肠道微生态进行了系统比对,发现二者虽然文化、饮食、种族大不相同,但其肠道菌群的异常模式却惊人一致!


换句话说,你的情绪,可能并非来源于大脑,而是起源于肠道。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关联研究:机制解析与干预策略


一、核心研究证据


2025年《Nature》子刊发表的全球多中心研究(n=58,000)首次揭示:


1. 菌群结构差异:


◦ 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19%(香农指数p<0.001)


◦ 产丁酸菌(如罗伊氏乳酸杆菌、粪杆菌)丰度下降32%


◦ 促炎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过度增殖(OR=1.85, 95%CI 1.62-2.12)


2. 代谢组学特征:


◦ 色氨酸代谢转向犬尿氨酸通路(犬尿氨酸/色氨酸比值升高2.3倍)


◦ 短链脂肪酸(SCFAs)总量减少41%,其中丁酸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呈负相关(r=-0.45)


3. 肠-脑轴异常:


◦ 迷走神经传递效率下降28%(《Neuron》2025研究)


◦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35%,内毒素(LPS)入脑浓度升高2.7倍


二、作用机制解析


1. 神经递质调控


• 5-羟色胺合成障碍:

肠道菌群异常导致色氨酸吸收减少,5-HTP转化率下降40%(《Cell Host & Microbe》2025)


• 多巴胺代谢异常:

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降低31%,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22%


2. 免疫炎症反应


• 细胞因子风暴:

IL-6、TNF-α水平升高35%,通过JAK-STAT通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


• 小胶质细胞激活:

LPS刺激使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增加58%,释放神经毒性因子


3. 表观遗传调控


• DNA甲基化异常:

BDN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21%,抑制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 组蛋白修饰失衡:

丁酸缺乏导致HDAC活性升高,抑制抗抑郁相关基因(如SIRT1)转录


三、临床干预策略


1. 菌群靶向治疗


• 益生菌:

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2×10滴/日,含有2亿菌株)

(Phase III临床试验显示可使HAMD评分下降4.2分)


• 菌群移植:

健康供体粪菌移植使5-HT水平恢复正常(应答率58%,《Lancet Psychiatry》2025)


2. 代谢调控方案


• 色氨酸优化:

5-羟色氨酸(5-HTP)50mg/日 + 维生素B6 20mg/日

(使脑脊液5-HT水平提升35%)


• SCFAs补充:

丁酸甘油酯(1g/日)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动物实验显示BDNF增加28%)


3. 神经反馈训练


• 菌群-脑网络调节:

经颅磁刺激(TMS)联合益生菌补充,使前额叶-边缘系统连接恢复正常(《Nature Neuroscience》2025)



四、临床实践建议


1. 筛查方案:

抑郁症患者常规检测肠道菌群(重点关注产丁酸菌丰度、F/B比值)


2. 分级干预:


◦ 轻度(HAMD<17):饮食调整+罗伊氏乳酸杆菌DSM17938


◦ 中度(17-24):上述方案+认知行为治疗(CBT)


◦ 重度(>24):罗伊氏乳酸杆菌DSM17938联合药物治疗


3. 监测指标:


◦ 基线:粪便菌群测序、血清IL-6、色氨酸代谢物


◦ 动态:每月HAMD评分、fMRI脑功能成像


肠道菌群为抑郁症治疗提供了全新靶点,但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其临床价值。建议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将罗伊氏乳酸杆菌调节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未来随着精准医学发展,基于肠道菌群的靶向干预有望成为抑郁症管理的重要策略。

杜塞尔多夫

0
1
8
他的发布
其他相关
1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