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guo
欧洲灰清时代终结,系统性筛查
40 丨20小时前
美国关税政策依旧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跨境卖家头顶。7月14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威胁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称,若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能源贸易,将面临高达500%的关税。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并强调“关税战没有赢家”。据了解,此前中美协商的对等关税暂缓期即将结束,若中美双方未能在期限前达成新共识,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关税将于8月中旬自动恢复。
在此背景下,诸多跨境卖家正在调转船头涌向欧洲。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外贸整体下降,对非美地区外贸数值上升。其中,欧洲成为了我国外贸及产业链创新的一大亮点:欧盟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9%,同比增长3.5%,日均进出口超过150亿元。
然而这一看似充满乐观预期的阵地转移,背后亦暗藏物流审查的风暴。
据业内消息透露,近日,欧洲某知名清关行S**国际物流发布了一则通知,称其即日起将无法继续接受或处理任何抵达荷兰的货物,直至另行通知。
在通知中,该物流公司进一步解释了原因:
1、欧盟海关加强了对信息安全系统号码滥用及舱单数据不准确的监管,荷兰所有海关经纪人已被正式要求暂停所有来自中国的货物流,包括B2B和B2C;
2、海关当局已启动对持有AEO牌照的运营商的全面审计。与该物流公司EORI号码相关的多票货物已被标记为不合规,导致其在荷兰的清关操作全面中断。
据业内爆料,除上述欧洲知名清关行外,其他部分欧洲清关行也收到了欧盟海关“暂停处理中国货物流”的相关通知,并暂缓了“灰清”业务。
而这些通知的背后,是欧洲海关监管政策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面收紧。
不久之前,欧盟海关刚刚爆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起逃税案——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欧盟海关查获了480个来自中国的集装箱,扣押了7133辆电动自行车、3696辆电动滑板车,并缴获现金580万欧元。
调查显示,这些进口货物被犯罪团伙利用CP42免税机制,通过空壳公司清关,将货物“销售”至虚构的欧盟买家,以规避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在黑市上出售。欧洲检察官办公室(EPPO)估计,此案造成的损失金额预计高达7亿欧元(包括超2.5亿欧元关税和近4.5亿欧元增值税)。
因此业内诸多货代均认为,欧洲海关此次打击的矛头直指长期存在的“灰清”模式。
所谓“灰清”(即“灰色清关”)模式,指的是一种通过非正规或半合法手段进行货物清关,以简化通关流程、规避部分关税和费用的方式。由于该模式通常仅对部分货物足额缴税,其余部分通过非正规途径通关,能够节省一定的物流成本,因此成为了诸多业内人士的选择。
但其无疑存在着极大的暴雷风险。
据了解,欧盟海关对每一个VAT税号都有长达6年的追溯期。这意味着,一旦被追缴税款,欧盟海关会找提供税号的清关行,清关行就会扣货要求货代补税,而货代往往难以承担这笔巨额税费,选择跑路或要求货主交钱赎货,最终由货主缴纳这笔高额税费或面临货物被扣押的困境。
业内爆料称,近日除了荷兰、希腊外,比利时、波兰等地同样面临清关困境:部分比利时清关行因通知被暂停了递延清关资质,导致大量集装箱堆积港口;波兰宣布自7月7日起恢复临时边境检查,导致卡派、班列货物出现延误情况……
在此背景下,多个卖家亦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反映欧洲清关效率极低:
“波兰清关这么慢吗?已经一个礼拜了。”
“感觉德国海关现在查货,已经不是过去那种随机抽查,而是系统性筛查。”
“清关时间动不动就拖一两周,备货节奏全乱套了。”
对此部分货代分析认为,“希腊港口的7亿欧元逃税案”是欧洲海关收紧审核的导火索,目前其针对的多是敏感货(钢铁制品、纺织品等),根除“灰清”的可能性不大;但亦有业内人士表示,这起风波预示着“灰清”时代的落幕,正规、合规的清关模式将加速取代“灰清”模式。
目前难以断定这两种论言的正确性。但毋庸置疑的是,如今欧洲清关危机四伏,“雷霆行动”正在多点爆发,各位卖家在选择物流公司时还需谨慎,尽量选择合规、正规且有抗风险能力的合作伙伴,避免受近期海关查验风波的影响。
雅典